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除磷是一个关键环节。过量投加除磷剂不仅增加运行成本,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;投加不足则导致出水总磷超标。因此,掌握科学的除磷剂投加量计算方法至关重要。
一、除磷剂的工作原理与常用类型
除磷剂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磷的去除:
1. 化学沉淀: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
2. 吸附作用:通过表面吸附去除磷酸盐
3. 絮凝共沉淀:在絮凝过程中共同沉淀
常用除磷剂类型:
· 铝盐:硫酸铝、聚合氯化铝(PAC)
· 铁盐:三氯化铁、硫酸亚铁、聚合硫酸铁(PFS)
· 钙盐:石灰(氢氧化钙)
其中,聚合硫酸铁因其絮凝效果好、除磷效率高、成本适中等优点,成为目前最常用的除磷剂之一。
二、影响除磷剂投加量的关键因素
1. 进水总磷浓度:浓度越高,所需药剂量越大
2. 目标出水浓度:要求越严格,投加量越多
3. pH值:不同除磷剂有其最佳pH范围
4. 水温:影响反应速率和效果
5. 共存离子:如碱度、SS等会影响药效
6. 水力停留时间:影响反应完全程度
三、除磷剂投加量计算方法
1. 理论计算法
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理论投加量:
以聚合硫酸铁(PFS)为例:Fe³⁺ + PO₄³⁻ → FePO₄↓
按照化学反应计量比,去除1mol磷需要1mol铁原子。 摩尔质量比:Fe:PO₄ = 56:95
因此,去除1g磷需要: 56/95 = 0.59g 铁
考虑到市售聚合硫酸铁(PFS)中铁含量一般为11%-13%,以含12%铁元素的PFS为例:
实际PFS投加量 = (磷去除量 × 0.59) / 12%
2. 经验公式法
在实际工程中,通常采用以下经验公式:
投加量(mg/L) = K × (进水TP - 目标TP)
其中K值为经验系数:
· 铝盐:1.5-3.0
· 铁盐:1.8-3.5(聚合硫酸铁取2.0-3.0)
· 钙盐:2.0-4.0
3. 小试试验法(推荐)
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现场小试:
1. 取6-8个代表性水样
2. 按梯度投加除磷剂(如0、20、40、60、80、100mg/L)
3. 快速搅拌(200rpm)1分钟
4. 慢速搅拌(50rpm)15分钟
5. 静沉30分钟后取上清液测TP
6. 绘制投加量-去除率曲线
7. 根据目标出水浓度确定最佳投加量
四、实际应用案例
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20000m³/d,进水TP=5mg/L,要求出水TP<0.3mg/L,采用聚合硫酸铁(铁含量12%)作为除磷剂。
计算步骤:
1. 需去除磷量:5 - 0.3 = 4.7mg/L
2. 每日需去除磷总量:20000 × 4.7 / 1000 = 94kg
3. 理论铁需要量:94 × 0.59 = 55.46kg
4. 折合PFS用量:55.46 / 12% = 462.2kg/d
5. 考虑实际效率(取1.3倍安全系数):462.2 × 1.3 = 600.86kg/d
6. 单位水量投加量:600.86 / 20000 × 1000 = 30.04mg/L
五、除磷剂投加位置选择
进水 → 预处理 → 生化池 → 二沉池 → 深度处理 → 出水
↑ ↑ ↑
│ │ │
前置投加 同步投加 后置投加
投加位置优缺点比较:

六、优化投加的策略
1. 多点投加:根据水质变化灵活调整投加点
2. 实时控制:建立基于进水流量和TP浓度的自动控制系统
3. 定期校核:每月进行小试验证投加量准确性
4. 效果评估:建立除磷效果与成本的综合评价体系
5. pH优化:控制反应最佳pH范围(铁盐:5.0-5.5)
七、注意事项
1. 腐蚀防护:铁盐具有腐蚀性,需选用耐腐蚀设备
2. 污泥处理:化学除磷会增加25%-40%的污泥产量
3. 药剂配置:宜配置成10%-15%的溶液投加
4. 混合效果:确保快速混合,提高反应效率
5. 残留影响:过量投加可能导致出水色度或金属离子超标
精准计算除磷剂投加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建议采用"小试试验+经验公式+实时调控"的综合方法,实现科学加药,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