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固废法以及GB18599的规定,粉煤灰库在服务期满或者不再承担新的贮存任务时,应当在2年之内启动封场作业,封场作业需要对贮存场实施生态修复,对于粉煤灰堆场如何封场并开展生态修复?
煤粉灰库一般属于二类填埋场,其封场结构通常要包括阻隔层、雨水导排层和覆盖土层。粉煤灰堆场的生态修复工程通常包括堆体整形及边坡治理、防洪与疏排水治理、覆土、生态恢复。
在封场前,一般需要开展安全评估,主要是评估堆场的堆体稳定性,确保堆场稳定,消除安全隐患。
其次对堆场外形进行整形,为后续覆土及植被生长创造条件。堆场整形一般采取削坡开级、挡护、坡面固定、滑坡防治等措施,治理后的边坡应达到稳定状态。
再次是铺设阻隔层,目前规范对阻隔层如何设置没有明确规定,阻隔层的核心功能是阻断降水入渗,防止污染物迁移,保护地下水和周边土壤环境。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柔性膜阻隔层,比如高密度聚乙烯膜,或者一些低渗透系数的阻隔材料。
最后就是覆土,在阻隔层上铺设基质土层,或依次设置加固层、改良有机土层,覆土的厚度根据阻隔层的防护、植被恢复类型和场地用途确定,对于封场平台和边坡的覆土,覆土厚度一般在0.5m以上。覆土的目的,一是可以保护阻隔层,二是为植物生长提供基质。
覆土完成后,就是植被恢复,植被恢复一般采取乔、灌、草结合的形式,多数情况下以灌木和草本为主,植被类型因区域不同采取的种类也不同,一般选择本土植物、成活率高的植被。
同时,对于封场还需要注意防洪和疏排水,根据堆场现状和周围地形情况,可采用排水涵洞、挡水坝、截洪沟、防洪堤、溢流道和必要的泄洪通道等措施。
封场完成后还有后续的管理工作,主要包括设置标志物、对覆盖层的维护管理,防止覆盖层不均匀沉降、开裂、开展后续的环境监测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