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广东顺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GUANGDONG SHUN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., LTD

拼装罐-广东顺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:
4008113220
新闻资讯
News Center
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运行管理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9 | 1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二沉池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构筑物,其主要任务是将反应池中的混合液固液分离,保证出水水质和系统污泥浓度的稳定。二沉池的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污水厂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。本文结合运行经验与计算方法,详细介绍二沉池的管理要点、污泥抽取标准以及常见运行问题的应对措施。

一、污泥排放的计算与管理

在污水处理系统中,剩余污泥的排放频率与排放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 MLSS(混合液悬浮固体)稳定性和反应池处理性能。

1. 排泥频率

避免每日一次的集中排放,应尽可能均等间隔地每 2~3 小时进行一次排放,以减少对系统水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冲击。

2.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

以反应池内需保持的 MLSS 浓度为目标,根据进水的 SS 浓度(悬浮固体)和可溶性有机物浓度(主要是溶解性 BOD)来确定,计算公式如下。

Qs=a+b式中:为一天内流入反应池的总 SS 负荷量,kg/d;BOD5去除量(kg/d) × 去除 BOD 的污泥转化率 −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量(kg) × 内源呼吸自氧化率(d⁻¹),去除BOD5的污泥转化率可取0.7,内源呼吸自氧化率可取0.07。

这种方法计算精确,但日常使用较为繁琐。为了方便管理,可以根据 SV(污泥体积指数)与 MLSS 的平衡关系,采用简化计算,如下式所示。Qs=Qg+100V/Xr式中:Q为根据运行记录得出的通常情况下排泥量,m³/d;为反应池池容,m³;X为回流污泥浓度(mg/L,无法测定时可用 MLSS×2 代替)。

二、二沉池运行中常见问题与对策

二沉池运行中可能出现絮状物流出、污泥上浮等问题,不仅影响出水水质,还会冲击后续工艺。下面逐一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。

1. 出水悬浮物浓度高

1)原因

1)进水量过大,二沉池停留时间不足,表面负荷增大;

2)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(SVI 高)。

2)对策

1)控制进水量,在前端调节池内进行水量均衡;

2)降雨时,可停止回流泵运行,减少循环水量,降低二沉池表面负荷;

3)在项目设计时,选择圆形二沉池优于方形池,避免链板刮泥器末端的紊流扬泥问题。

2. 污泥上浮

污泥上浮会导致出水悬浮物急剧升高,产生恶臭,需快速判断原因并处理。常见原因分为三类:

1)厌氧分解产气(CO₂、CH₄)

表现:上浮污泥呈黑色,喷淋后可迅速沉降。

原因:二沉池死角沉积污泥厌氧分解,夏季尤为常见。

对策:加强刮泥器运行,消除沉积污泥死角,必要时人工清理。

2)脱氮反应产氮气(N₂)

表现:上浮污泥呈茶色,喷淋可沉降。

原因:反应池中硝化速度过快,大量硝酸根进入二沉池底部厌氧区,引发反硝化产气。

对策:1)在反应池设置末端厌氧段;2)必要时通过工艺调整抑制硝化(需结合排放水环境要求,避免氨氮超标);3)对于近海排放、需提供氨氮作为养殖营养盐的特殊情况,可适当放宽氨氮控制。

3)放线菌增殖产气泡

表现:表面漂浮大量薄层污泥,气泡附着污泥呈丝状或小米粒状,喷淋无法沉降。

对策:1)显微镜检查污泥,确认放线菌存在;2)及时采取抑制放线菌的运行措施(如调整污泥龄、控制进水油脂、有机酸含量)。

三、运行管理建议

1.定期检测与监控

1)每日监测 MLSS、SVI、污泥回流浓度;

2)为运行人员配备硝酸盐、亚硝酸盐检测试纸,使用试纸定期检查硝酸盐氮、亚硝酸盐氮,在超出试纸测量范围时,稀释样品后再测定。

2.防止污泥沉积

1)保证刮泥器正常运行,防止二沉池死角沉积;

2)定期进行二沉池底泥清理,尤其在高温季节(人工清理须做好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、易燃易爆气体、氧含量等检测,目前,市场上有清淤机器人,可取代人工劳动,更加安全)。

3.科学调整排泥量

1)根据计算值和运行经验双重判断,避免频繁大幅波动;

2)雨天或进水水质变化时,及时调整排泥频率与单次排泥量。

4.结合出水环境要求

1)充分了解排放水域的生态特点(如渔业养殖、景观水体);

2)制定符合当地水质标准与生态需求的运行方案。

总结

二沉池看似只是一个沉淀池,但它是连接反应池和出水口的“最后一道关卡”,不仅要稳固出水水质,还要为反应池提供稳定的回流污泥。运行管理中应坚持科学计算 + 经验判断 + 动态调整的原则,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排放环境条件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污水厂运行的高效、稳定与环保目标。

 


新闻中心
4008113220
全国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