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被深埋地下的城市代谢暗黑产物,如今站在了绿色革命的十字路口——当填埋场大门逐步关闭,数千万吨的污泥将何去何从?
2022年秋,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,明确规定,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需达90%以上,地级市更要达到95%以上,且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大中型城市严格限制污泥填埋。
数字背后的紧迫性令人窒息。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已达2.5亿吨/日,每年产生湿污泥超6000万吨。庞大的数字背后,污泥无害化处置也面临着一些问题,刚刚结束的督察曾通报山西部分垃圾填埋场违规填埋污泥,宁夏吴忠市更将含水率70%-80%污泥假借制肥名义违规填埋。
重水轻泥的时代要终结了,污泥将何去何从?当下,污泥管控的总体思路是利用+干化焚烧为主,填埋作为补充,也就是优先利用或者焚烧,在暂不具备土地利用、焚烧处理和建材利用条件的地区,在污泥满足含水率小于60%的前提下,才可采用卫生填埋处置。在有农业、林业消纳空间的区域,可以好氧消化/厌氧发酵+土地利用的方式,即用污泥生产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土地利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对处理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废水的,其污泥不可以用于土地利用。
在经济发达、土地紧张、污泥产生量大的区域,可以采用集中干化焚烧+建材利用的方式,将污泥通过焚烧无害化处置,产生的焚烧灰渣建材化和资源化利用。也可以采用协同焚烧的方式,利用垃圾焚烧厂、火力发电厂、水泥窑等窑炉处理能力,协同焚烧处置污泥,这是解决污泥问题的一个快捷方案。
厌氧消化、好氧发酵、干化焚烧、土地利用、建材利用等多元化处理污泥的方式将成为污泥未来的主流方向。